长期主义、专业精神、人本精神——宋志平《三精管理》的底层逻辑
《三精管理》是宋志平先生著的一本新书。三精管理就是组织精健化、管理精细化、经营精益化。这本书是他集40多年企业管理实践和理论学习,归纳总结提炼后,写给企业家和有志发挥企业家精神,愿意创新、愿意创造未来的各行各业中高层管理者的一本综合方法论工具书。
这本书,是宋总写的第19本书,极具中国管理思想和智慧。它的出版,恰逢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新冠疫情和国际地缘政治动荡带来不确定性之时。企业如何提...
《三精管理》是宋志平先生著的一本新书。三精管理就是组织精健化、管理精细化、经营精益化。这本书是他集40多年企业管理实践和理论学习,归纳总结提炼后,写给企业家和有志发挥企业家精神,愿意创新、愿意创造未来的各行各业中高层管理者的一本综合方法论工具书。
这本书,是宋总写的第19本书,极具中国管理思想和智慧。它的出版,恰逢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新冠疫情和国际地缘政治动荡带来不确定性之时。企业如何提...
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也;自其同者视之,万物皆一也。
——庄子
我们认为我们完全理解了一个事物,只有在我们知道了该事物赖以生存原因的时候,而且,只有这一原因才使该事物存在,否则就是不可能的。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
生命是有机体。我们的人生与社会总是在物质生活、社会生活、精神生活三个维度张成的空间内展开。物质生活坐标上,它表达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摆脱饥饿,利用大自然给予的资源,生产出更多服务于...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老子
有效率的经济组织是经济增长的关键,一个有效率的经济组织在西欧的发展正是西方兴起的原因所在。有效率的组织需要在制度上作出安排和确立所有权以便造成一种刺激,将个人的经济努力变成私人收益率接近社会收益率的...
哲学家、数学家、教育家怀特海(Alfred North Whitehead,1861-1947)在其著名书籍《思维方式》(Modes of Thought)中写道:“在任何理解之前先有表达;在任何表达之前,先要有重要性感受”。重要性感受、多维度理解、有哲理表达,这正是韩启德老师2020年10月所出新书《医学的温度》开篇序言带给我的冲击。
在序言中,韩启德老师用他人生四段亲身经历,开篇诠释了他对医学的理解。第一段经历,从10岁得了猩红热,两周后继发严重风...
2005年7月,《科学》杂志创刊125周年之际,发表了125个最重要的前沿科学问题,号召全球的科学家和学者一起攻克这些科学难题。其中,第116个问题是:为什么有些国家向前发展了,而有些国家的发展停滞了?(Why do some countries grow and others stagnate)
2021年7月,中国宣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1979年,小平同志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http://cpc.people.com.cn/n1/2016/0603/c69113-28410390.html)时提出“小康之家”概念。从...
一、简单的“晚餐”
2022年2月25号,是周老师春季为北大经双本科学生授课的第一讲,他的上课时间是18:40-20:30,...
宋志平先生(左)与张宇伟(右)合影
2020年8月10日,《财富》杂志一年一度的“世界五百强榜单”发布,中国上榜企业133家(中国大陆(含香港124家),台湾地区9家),首次超过美国(美国上榜企业121家)。中国成为全球拥有“世界五百强”最多的一个国家,而1995年仅有3家企业进入榜单。25年的时间,今非昔比。
2019年11月,中国企业传奇人物宋志平先生(中国惟一将两家企业(中国建材、中国国药)带入世界五百强的掌门人),从“...
1968年12月5日,周恩来总理正在接待外宾,他的秘书忡忡走来,在总理的耳边耳语了几句,总理遂即脸色凝重。事后他的秘书回忆,那一天外事活动后,周总理失声痛哭。什么样的事情能够让身经百战的总理脸色凝重、失声痛哭呢?
1999年9月18日,中共中央召开“两弹一星元勋表彰大会”,人民大会堂庄严隆重,23位为中国两弹一星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获此殊荣。23枚“两弹一星”勋章闪耀,23位科学家中有8位来自西南联合大学。而来自...
李光耀时代周刊封面照片(百度照片)
一个飞机一起飞就要飞出国界的国家,却拥有着世界上最优秀的航空公司和最大的机场;一个旅游资源几乎为空白的国家,却成为全世界有名的旅游之都,旅游业成为国家重要的支柱产业;一个本身不出产石油、没有石油资源的国家,却拥有多座规模庞大的炼油厂,成为世界三大炼油中心之一。(陆建义,2009) 。新加坡,建国历史只有五十多年,面积只有七百多平方公里(只有上海的1/10),几乎没...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五十六年前的今天, 1964 年 10 月 16 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那一年,中国 GDP (国内生产总值)只有 597.08 亿美元。 1966 年 10 月 27 日,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爆炸成功,那一年,中国 GDP 为 767.2 亿美元。 1967 年 6 月 17 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那一年,中国 GDP 为 728.82 亿美元。 1970 年 4 月 24 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那一年,中国 GDP ...
德国西门子公司
2011年10月1日到8日,我参加了北大国发院EMBA组织的德国游学团,短短8天的时间,我们走访了西门子公司总部、西门子公司工厂,奔驰销售总部、奔驰工厂,毕马威德国,德国高铁公司,德国VOITH公司,法兰克福市政,德国慕尼黑大学,德国慕尼黑博物馆等一批国际知名的大公司,知名学校,聆听他们高管的演讲,同时,在大巴车上我们又在不断地反思,可以说,这是我在国外参加过得非常有水平、非常有收获、非常...
与周其仁老师在致福轩会议室
12月20日是我熟悉的日子,因为那一天是我夫人的生日。而2017年12月20日又将是我一个难忘的日子,那一天,周其仁老师给我上了生动地如何做人的一课。
早上9点04分,周老师给我发来微信:“宇伟,今天晚上的活动通知归你管?请把吴晓波先生列到出席人第一个。推介他的书,又在咱们园子办,把我排在前面,不合适,请改了以后重新发出”。我马上发微信给周老师:“明白,尊重您的意见...
2016年4月23日,在2016中国企业家俱乐部年会上,北京中坤投资集团董事长黄怒波接受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管理博士项目主任、新华社新华网特约记者张宇伟的独家专访,详谈做企业的初衷、企业家精神、人生的意义等精彩话题。以下为专访精彩实录:
黄怒波,笔名骆英。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曾在中宣部工作,任处长、部党委委员。1996年至1998年,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学习,获EMBA学位。1995年4月,创建北京中坤投资集团...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校门(图片来自百度图片,源自美国国家档案馆)
2018年1月上映的电影《无问西东》,将80年前在云南昆明的一所大学—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简称西南联大)重新拉入了人们的视线。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发生以后不久,日军大规模进犯华北,北平(今北京)天津即告陷落。1937年8月,奉教育部令,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和私立南开大学在长沙组成国立长沙临时大学,由三校校长蒋梦麟、梅贻琦和张伯苓任...
2019年8月31日在北京大学举行“纪念燕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一百年在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上只是转瞬即逝的时间,但对于建校一百周年,存续期只有33年(1919年-1952年)却为中国培养出无数人才的大学来讲,她的百周年值得一庆,燕大办学理念和燕大精神值得总结和反思。
1918年12月,北京地区的“汇文大学”(前身为1870年创立的汇文学校)、“华北协和大学”(前身为1869年建立的通州潞河学院)、“华北协和女子大学”...
2015年7月12日下午,听到成思危先生去世消息的时候,我正在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报告厅参加“2015北京大学教育博士论坛”。我不敢相信我的耳朵,马上从论坛现场出来,立即联系成思危先生的秘书,同时上网查询相关的新闻,在确认情况属实的时候,我的眼泪夺眶而出,我为我所认识和钦佩的成思危先生的去世感到难过和悲伤。
2013年12月25日,我接到组织和主持成思危先生在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人民币国际化之路...
2019年春节假期期间,我和家人到云南实地考察学习,学习路线集中在两条线,一是中国远征军,二是西南联合大学。我们先后用9天的时间到云南腾冲、昆明、蒙自三地实地考察学习。
第一站是腾冲,在腾冲期间,先后参观李根源旧居、滇西抗战纪念馆、国殇墓园、和顺古镇、松山战役遗址;印象非常深的是对李根源先生,在参观的各个点和事件中,都有他的身影和影响,使我对他产生好奇,希望了解更多。仔细学习研究后,才知道他在腾冲...
和林毅夫老师在北大国发院
林毅夫老师是一个传奇。他的传奇是有故事的,传奇的人物之所以打动人,是因为他们是有血有肉有情感的人。每一个人都在物质生活、社会生活、精神生活三个维度里面生活,或从自然界获取物质财富,或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追求社会深层次情感交流,或“向内”追求内心精神世界的平静,以求精神生活的富足。今年是林老师从教30周年,我更愿意以他的一个学生的角度,从和他近距离接触和观察学习...
在中国乃至世界企业管理范围,宋志平先生都是一个传奇。我想理由有三点:一是作为掌门人,他将中国建材、国药集团两家“草根央企”打造成世界500强;二是联合重组上千家不同所有制的企业,是中国混合所有制的先行者;三是出任三届全国MBA教指委委员,是多家著名商学院的实践教授,著有多本经管著作,还被央视称为企业创业导师。
由于工作原因,近些年我与宋志平先生有多次近距离的接触、沟通和学习。萦绕在我脑海中一直...